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伽经47:休想从善知识这里得到你内心里面的自性,自性要自悟要自度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楞伽经(一)47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z0684b920xe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
楞伽经(一)47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这个世间没有东西可以执著了,用一个五十岁来讲,四十岁不够成熟,五十岁来讲,我来问你:你讲出一个让你很执著的事情,给我听听看,如果你是五十岁以上的。好!在座诸位!你山珍海味吃过了,吃过了,陆海空三军统统吃光光了,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,你哪一种东西没吃过?一定有的嘛。除非你出生以来就吃素,爸爸妈妈就吃素,海陆空都吃过了,没有东西执著了,五十岁,五十岁你就快当奶奶了,有的四十几岁就当奶奶了,或者当爷爷了,那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执著的?论经济来讲的话,有的人如果经济不好,那就比较麻烦;那经济过得去的,那你还要烦恼什么?你讲一个可以值得让你罣碍的地方给我听听。儿女也长大独立了,Independent,对不对?经济也没困难,日子过得去啦,是不是?再来,你几岁,五十了,超过五十了,五十五你想想看,你再想想看,用八十来扣掉你五十五,剩下二十五年。如果你是六十岁,八十扣掉六十,剩下二十年,你想想二十岁是一刹那就过了,讲堂一建立起来,对不对?一九八九建立到现在,二十几年了,一刹那之间,师父六十岁了,来日不长,真的!就是这么快,生死来得比你想像的更快。那么,如果你没有警觉心、警惕心的话,唉呀!那你白来讲堂上课了,所以,那个警惕心要很强,所以早课要做、晚课要做,我们先用凡夫的方式来修行,来勉励自己,要持咒念佛,要拜佛诵经,然后讲堂的课程要参加,这样有一个共同的约束的力道,那么修行就很容易成就。

整段师父贯串起来,整段贯串起来,还没有贯串。菩萨八地前有生相,有生就有灭,那么菩萨入八地后,就舍离了彼生相,以及所作的种种因缘法的方便,入于无生,就是入于无所作,无作的意思。那么到了等觉菩萨的金刚喻定,就顿断了生相无明,就顿断了最后一分的俱生无明,随着真如法性证入了如来法身,以始觉智随入于内如外如之本觉,如如不动的本觉会起种种的神通变化,这神通自在无碍来广度众生,用什么心?用大慈大悲的心,无量的善巧方便,皆悉具足以为庄严,菩萨以度众以为庄严,而且度众以平等心入一切的佛界刹土,广度有缘的众生,同时也进入外道邪魔之处,入于外道邪魔之处,等化不二,佛子魔子统统要度,平等心度。但是这些施作,统统出自于一颗真如无作之心,所以它离第八意识的心,离第七意识的意,也离第六意识的意识,是菩萨渐次转粗为细身,得如来无上妙色身,无上妙色身。所以,今天我们得到会大小便的色身,简单讲这里不是我们应当得的,我们有更无上的妙色身在等着我们,等着我们。

【注释】“舍离彼生所作方便”:在八地前仍有生相,既有生相,便有所作方便:入于八地后便渐渐“舍离”有“生”相及有“所作”之“方便”,而入于无生、无作之上方便。“金刚喻三摩提”:这是等觉菩萨金刚后心所得的定之名。谓等觉菩萨用佛智断最后微细无明,此无明至为难断,而金刚为至坚至利之物,能断一切,故以金刚喻名此定。“三摩提”,中文义为等持,即定慧等持之义。等觉菩萨得金刚喻定,便顿断俱生之二障种子。也就是烦恼障还有所知障。“随入如来身”:即随顺真如而证自身清净法身。“随入如如化”:“如如”,为内心如、外境如,内心外境皆如,故称如如。又,如如亦即本觉,此谓“随”顺而“入”于“如如”本觉,更依本觉智而起种种变“化”身。“等入一切佛刹、外道入处”:“等”,为平等。“佛刹”为佛界,“外道入处”为魔界。要度众生,谓以平等大悲谓以平等心、大悲心,而入于一切佛界与外道所入之魔界。“离心意意识”:谓此菩萨虽有如是无量大悲施设,然诸有所作,皆离于心意意识,神应莫测。“转身得如来身”:即转变其较粗之身,得如来清净法身及诸妙色身。

【义贯】(菩萨入第八地后,)“舍离彼”有“生”有“所作”之“方便”,而得无生无作之方便,至等觉后心,得“金刚喻三摩提”,顿断最后一分俱生无明,“随”顺如性证“入如来”清净法“身”,并以始觉智“随”顺“入”于“如如”本觉,乃依真如起诸变“化”身,现大“神通”,“自在”无碍,“大“慈”大“悲”,无量“方便”,皆悉“具足”,以为“庄严”。并以平“等”大悲,“入”于“一切佛”界“刹”土,及“外道”所“入”之“处”,所谓魔界,等化无二。然此等施作,皆出无为,来自一颗无为的真如心,而真如心是什么?是“离心意意识。是菩萨渐次转”变其“身”,证“得如来”清净法“身”,及上妙色身。所以,在座诸位!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,记得!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的故乡,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故乡,我们到极乐世界去的时候,转变这个肉身为无量的庄严身,因为这个色身会大小便,会生病会病苦。

你这一辈子身体健康的人是另外一回事,身体常常生病的人就麻烦大了,头昏眼花,对不对?尤其现在的文明病特别多,文明病特别多,像那一天报纸登的,就是说像女孩子就很苦了,只要跟生儿育女的器官有关系的,就一定会比较容易得到癌症,像乳癌、乳腺癌,对不对?有的一个,有的两个,乳癌;再来,就是子宫癌,再来卵巢癌,再来就是子宫颈癌,对不对?阴道癌等等。你看!这个所有的病症,都跟生死系统有关系。那么癌症,在现在的医学来讲的话,还是认为有遗传的,这分两派,有的认为癌症不会遗传,有的人认为癌症会遗传,现在也不是说所有的众生都能够了解这个DNA,彻底地了解。所以说实在的,做一个男人真辛苦,每天要打拼赚钱,养活这个家庭,做女人也很辛苦,为了保有这个传宗接代的美德,你看要付出多少的痛苦跟代价,还好这辈子有转进来,有佛道这条路可成,有佛道这条路可修。

所以,常常收到那个e-mail:感恩师父!你救了我一条命,感谢师父你救了我们全家,我们的感恩。还有有的人,在那个村庄本来就不信佛,那没办法,有死人,刚好拿到师父那个往生被,就盖下去了,经过了七天七夜,那个往生被盖下去,那个身体掀开来那个脸在微笑、全身柔软。哇!这整个村庄都吓一跳,村庄(人)都吓一跳,我都没有讲什么,大家都要来皈依,都要来信佛,这个往生被威力这么大,咒轮,这个人一辈子没信什么佛呢?所以,佛法就是,你只要有因缘去碰触到这个佛陀的正法,就受用。那么我们就会跟他回答:这是师父的责任,我们做我们该做的工作,也不必。如果你特别地感谢师父,那么就把佛陀的正法传开来,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有时间出时间,有空间的出空间,有车子的出车子,对不对?有印刷厂就更好了,那如果是领导,那更好,影响力大,一声令下,对不对?那就救更多的众生。

接下来,213,经文:【大慧,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,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,生住灭妄想虚伪,唯心直进,观察无始虚伪过,妄想习气因,三有思惟无所有,佛地无生,到自觉圣趣,自心自在,到无开发行,如随众色摩尼,随入众生微细之心,而以化身随心量度,诸地渐次,相续建立。是故,大慧,自悉檀善,应当修学。】这一段看的有一半懂,可是不是很彻底地了解说,这一段到底在讲什么?这一段要做的笔记,有一点份量,稍微注意一下,也不会很难。

大慧!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,欲得就是你想要,你要不要想要转这个大小便臭秽的色身,化作如来清净的法身、佛身?随入身者就是佛身自在。为什么佛身让我们这么向往?佛身自在啊,佛身得大自在,可是我们这个色身就很不自在,苦恼无量、病苦无量、欲望无量,所以是故欲得,你想要得到如来自在的佛身,意思就是,接下来,佛身是什么?佛身就是大自在。你想要得到佛身的大自在,要怎么修行才能够得到佛身的大自在呢?底下就教你怎么修了。

当,应当。远就是远离。当远离就是离一切境。离哪一些境界?阴界入,这是外境,当离外境五阴十八界十二入,也应当,那个“离”再用,也应当远离内心,这个因缘就是和合所成之法,只要是条件内外和合所成之法,统统叫做因缘法。所作方便就是因缘所成的方便法。简单讲,这一句就是离于缘生之境,离于因缘所生之境。再讲一下。当远离阴界入,阴界入就是外境,心就是内心,应当远离外境的阴界入,也应当远离内心的和合所成之法,这种因缘所成之法,统统叫做所作的方便法,意思就是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,简单讲就是离于缘起法。只要缘起缘生之境,统统要放下,因为它是生灭,空无自性,不实在的。

接下来,还要远离什么呢?接下来还要加一个,补上:还要远离,远离自心所现的生住灭妄想。生住灭,诸位!前面是远离缘生之境,接下来是远离自心所现的生灭法,生住灭简称生灭,也就是离自心所现的生灭,接下来,妄想虚伪,为什么讲妄想?因为能所不断,能所不断。妄想、分别。为什么叫做虚伪?虚伪就是戏论,无益于生死,虽然讲话讲那么多,没有一句有营养的,虚伪就是戏论,戏论就是无益于生死的,跟生死没有关系,跟解脱没有关系,跟悟道也没关系,叫做虚伪戏论。好!这句话是说,也离于自心所现的生住灭的妄想分别虚伪。所以前面叫做离外境,那么这一段也离于生住灭妄想虚伪,也离心。

唯心直进,就是“唯心直进”什么意思?就是以如如不动无上之心来,“直进”是什么?直趣无上菩提,直进就是直趣,唯心直进很重要的,就是用如如不动的心性,直趣无上大菩提,意思就是这个就是最快的办法。请问师父!修行有什么最快的捷径?捷径就这个,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,直趣无上菩提,这个就是最快的修行法。你今天万缘放得下,你今天就是佛,还有一点点放不下,那就扣掉几分,如果你能以如如不动,直趣如如不动的心性,就直趣无上菩提。观察无始虚伪过,观察无始以来二障,烦恼障还有所知障这种虚伪之过,“过”前面加一个“之”,观察无始以来烦恼障和所知障,虚伪的过错,完全来自于一颗无明。而且来自一颗……

接下来,就是八识田中的妄想习气为因,妄想习气为因怎么样?就变成有种种三有的境界,那么这个思惟,当然就是一种妄心,三有思惟无所有,三有就有三有之境,思惟就是妄心,了解三界还有妄心都不可得,叫做空无所有。因为万法空无自性,以达到佛地,因为佛证得到二空——我空还有法空,以达到佛证二空之地,入于一切法无生,无生就是无灭,无生后面接一个灭,无生灭处,你看到无生,好像一切法无生,当体即空,不是,无生灭处,简单讲就是已达到佛所证得法空、我空、毕竟空寂,而入于无生灭处,到自觉圣趣,自觉圣趣,到自觉圣趣。怎么样?就了悟了如来藏、清净心,就自心自在无碍。怎么样叫做自心自在呢?就是清净心,如来藏性本自就清净心,就无碍,到无作的无开发行,无作就是真如心,无开发就是不是刻意的造作,叫做(无)开发。识心分别叫做开发,无开发就是不是用识心分别去开发的,叫做无作行。它就像一颗摩尼宝珠,胡来胡现,汉来汉现,看你红色的现红色,白色现白色的,黑色现黑色的,随着众色而显现,就像一颗摩尼宝珠。众生的心行,随入众生怎么样?因为众生欲还有愿,各个有无量的差别,但是欲还有愿有无量的差别,有的众生所要的法不太一样,随入众生微细之心,意思就是,众生之心行差别非常地多,如果有证量的,到无开发行就会像摩尼宝珠,随众生,随种种颜色就是随众生的心,随入众生的心,他有种种的欲望希求,怎么样?无量的差别,只有证得如来的智慧,能了知众生的微细的心,就随入众生微细之心,因为众生微细的心很难观察,也唯证,唯有证量的人,唯有证量的如来的智慧,能了知众生这个微细、难观察的心,因为这样微细难观察的心,你才能够方便普度他啊。

所以,如来而以化身,为什么不用报身呢?因为众生不是度这个法身大士、十地菩萨,不用法身度,不用报身度,用化身,怎么样?随心量度,随就是随众生心,随根器有大有小有深有浅。随心量度就是,随众生心而说无量的度门,度门有行大根器讲大法,小根器就讲小法,无量度门。这度门最多就是分大还有小,大小无量的度门。整句的意思,众生之心行怎么样?因为达到了自觉圣智以后呢?得到自心自在,到无作无功用开发,就像摩尼宝珠随众色而显现,众生的心也是这样子的,诸佛如来有证量就会随众生种种的意愿、种种的欲望、种种的意愿,有无量的差别,证得如来智慧,能了知众生微细难观察的心,唯佛能照,照见,如来用这个化身随众生心,说无量大小的度门。诸地渐次,为什么用化身?他就是有渐次的,不是圆顿的,诸地有渐次的。相续建立,为什么相续建立?简单讲,根器还不够成熟。

是故,大慧!自悉檀善,应当修学。这一句特别特别地重要!自悉檀善就是自心自性本来具足的那一种才是最上善之法,意思就是不从佛得,不从善知识得,从自性了悟而得,不从外得,从内得。这个就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,这个世间什么东西最珍贵,就是我们涅槃妙心,那一颗摩诃般若的妙心,这个是最珍贵的。世间人爱这个金银财宝、种种的珠宝,珠光宝气,种种的装饰,可是学佛的人不会爱这种东西。学佛的人喜欢什么?这些珠光宝气看起来很舒服,学佛的人喜欢那一颗内心的摩尼宝珠,这一颗内心的摩尼宝珠,就是涅槃妙性。大慧!自心本自具足的悉檀是最上善的,而且是最重要的成佛的关键,就是开采最上善的自心,自心的悉檀,自心自性的悉檀。所以师父一直重复强调:这一句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。明本心、见本性,不从善知识得,从自悟自得,不悟就不得。你不悟,谁也没有办法。善知识在你的旁边,也没有办法。所以,悟则刹那间,迷则尘点劫。因此修学佛道都是在等待那一念打破无明,见真如自性,也就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闻圆顿大法。诸位!我们今天听经闻法,在等待什么?这辈子在等待善根福德因缘具足,忽然大悟见性,在等待这个,而等到你开悟以后,大悟见性,这个法身慧命就生生世世他一直存在,一直存在。

所以有一个人问说:请问师父!如果是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,大菩萨来的,他来示现我们这个人间,他知不知道自己是大菩萨来的?诸位!这句话这样问,要讲无量劫来,诸佛示现的一开始,就必须跟凡夫一模一样,这样才引起众生向往佛道。如果说我一出生,我就知道我是上品上生,极乐世界大菩萨再来度众生的,诸位!你不必经过种种的挫折苦行,或者像是佛陀示现亲近外道,再来经过菩提树下,这样坐禅到最后东方一颗星闪过去,那时候悟到:奇哉!奇哉!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唯因妄想颠倒不能证得。诸位!如果一出生,我就告诉你:我是佛。谁会相信?大家都可以这样讲,对不对?所以极乐世界来这示现的,就是他知道也不能讲,他演戏就是跟一般完全一样。

所以,释迦牟尼佛来人间示现,他是个太子,跟凡夫一样他娶妻,经典记载说佛有一个儿子,也有经典说佛有三个儿子,这个不重要,佛来示现,而且《华严经》讲:十方三世一切佛示现,不会童贞就出家的。《华严经》里面讲:吾已娑婆八千返。我在娑婆世界示现成佛已经八千次了,而每次来的,他统统要演一出戏给你看。所以,如果说他是大菩萨再来的,那就会害了……就一直讲说:我是诸佛再来的,我是什么再来的,我是再来的。那这样会坏了佛陀的正法,大家都这样讲了,知道吗?所以佛菩萨来到这个人间,他一开始统统示现,(众生)完全不知道,这样你成佛才有希望。你看!平凡的像我释迦牟尼佛也可以成佛,你也可以。我就是要像佛这样示现。如果有一个小孩子一出生就说:我是佛。你也没有经过八相示现成道,你也没经过苦行,没经过外道,没经过每天一米一麦,饿得像剩下肋骨一样,修种种的头陀的苦行,也没有经过这个,谁信你啊?大家一开口闭口,如果可以来到人世间随便讲他是大菩萨来,那佛法乱掉,他的演戏都必须像释迦牟尼佛这样按部就班来,也因此释迦牟尼佛才应该得到奥斯卡金像奖,他就演到让你完全没有发现,他就是这么平凡,他也能成佛。意思就是,你这么平凡你也能成佛,这样你才有希望嘛。

接下来,我把它贯串起来。大慧!是故欲得如来上妙色身,你想要随入佛的大自在佛身呢?你要怎么修行呢?要怎么修行才能够得佛身,大自在身呢?应当远离,这个是离境,离外境的阴界入,还离内心外境凑合种种的因缘,所作的因缘法的种种方便。简单讲,这一段,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,就是离于缘生之境,接下来是离于自心所现的生住灭的妄想,分别虚伪的戏论,这一段是离心,前面那一段是离境,这一段是离心,唯心直进就是必须用如如不动的心性,单刀直入不可动摇,不著空也不著有,简单讲就是不左顾不右盼,当你发现了无上的大菩提的方法,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。诸位!你是真正的佛子,善于观察无量无始劫来所知障烦恼障,二障的虚伪的过失,善于观察,怎么来的呢?这虚伪的过失怎么来的,是八识田中种种的妄想,种种的习气为因,而有三有之境。有了三有之境,便有种种的妄想,其实这个三有,还有种种的妄想这个思惟,其实都空无自性,唯是一心,唯是真如,佛证得二空,达到了佛证二空之地,就入于无生之处,无生就是无生灭处,到如来的自觉圣趣。当证入到如来的自觉圣趣的时候,如来藏清净心就开采出来,这个时候自心自在就无碍,到无功用行,无开发行的真如本心,无开发行,无作真如心,就像摩尼宝珠,随众色而显现,佛也是这样子,随入众生的心而显现他需要的修行方式,有无量的差别。也唯有证入如来的大智慧,能了知众生微细难观察的心,如来用大神通的化身,随着众生的心,说无量的大小度门,因为众生的大根器小根器深浅都不一样,以佛所教导的诸地渐次而成熟,相续而建立。

是故大慧!自心本自具足的真心、真如本性、如来藏性这种悉檀,是无上、是最上,是最尊贵的悉檀,应当开发每一个人的真如自性,而不应当被妄想颠倒所误导、所影响,应当修学,就是应当如是修行。

【注释】“如来随入身”:即是佛身,以佛身自在,能随意入于一切,故名。“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”:“阴界入”是外境,“心”是内心,“所作”即所成,“所作方便”即所成之法。谓应“当远离”由“阴界入”等外境,及内“心因缘”和合所成之法。简言之,即是离于缘生之境。“生住灭妄想虚伪”:谓亦应远离自心所现之“生住灭妄想”分别“虚伪”戏论。什么叫做戏论?不能了生死,不能让我们解脱的,不能让我们得大自在的。所以,在座诸位!这个戏论,外道也是戏论,凡夫所讲的话还是戏论。你注意看看,两个人泡茶,泡了三个小时。世间人,有时候泡了一整个晚上。诸位你认为他可以讲几句营养的话吗?对你的解脱有帮助吗?对你的自在有帮助吗?不!没有帮助,那这样岂不是早一点睡更好?答案就是这样子。讲那些戏论,对生死、对解脱都没有任何的帮助,你讲那些做什么呢?所以人,一般不学佛的,浪费在这种无聊的戏论里面,比修行的时间长得长,所以会招来一些惹来一些祸患。前句为离境,此句为离心。“唯心直进”:谓以唯心观,一路直趋,不涉余途。

“无始虚伪过,妄想习气因”:谓一切外境皆由“无始”以来,二障“虚伪”之过,而内心之生住灭相,则由第八识中之“妄想习气”为“因”而成。在这句话重要的重点在哪里呢?你千万不要把妄想,不要把不好的习惯变成一种习气,这样你会很麻烦。所以你必须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就是一定要亲近大善知识,亲近善友,同时要亲近善道场。为什么?这样习气就有一个依归。来到这里,都有善知识,都有善的亲友,善的这个善友,那么善的道场统统是善的,把它变成一种习气,所以那个生活,还是要稍微改变一下,改变一下。如果你活得很痛苦啊,那么想到的东西太短促,不如你发发心来为佛法僧三宝常住多发心。

“三有思惟无所有”:“三有”是境,“思惟”是心,“无所有”是空。谓如是则达心境二空。“佛地无生”:因为证得到我空还有法空,以达二空,故契入无生无灭之佛地。“到自觉圣趣”:证到了自觉圣智所趣之地。趣是趣向。“自心自在”:“自心”为如来藏自性清净心。“自在”,因已证入如来藏性,故三惑俱尽,三惑就是见思惑、尘沙惑还有根本无明惑,就是见思、尘沙还有无明,三惑俱尽,二死永断,就是分段生死还有变易生死,故得自在无碍。

“到无开发行”:“无开发”即无功用。“到”,达、证之义。“如随众色摩尼”:“摩尼”为如意宝珠,能随物现色;以比喻诸佛菩萨心无所住,而能随缘感应示现。“随入众生微细之心”:“心”为心行。众生之心行,其欲愿有无量之差别,而唯有证如来智者,能了知其微细难察者。所以要观察众生的根器,还不是很容易的,你说法要拿捏得准确,看对方的根器,同时并一定要掌握时节的因缘,时节因缘。如果这个人卡住了某一种知见,或者是以前受到某一种、某一个法师的影响很大,那么见面的时候,谈这个我们的真如自性、法,那听不进去的,没有掌握了时节因缘,那么都是闲言语,说法都是多余的,浪费时间。“随心量度”:谓随众生心量之大小,根机之深浅,而为说无量度门,以度化之。“自悉檀善”:“自悉檀”为自心自性本具之悉檀,此自心悉檀乃为最上善之法,故赞曰“善”。

【义贯】“大慧,是故欲得”诸佛“如来随”意自在“入”于一切之法性“身者,当远离”五“阴”、十八“界”、十二“入”,及“心因缘”和合所成之外法(“所作方便”),并当远离依藏识所现“生住灭”相而“妄想”分别“虚伪”之心,而以“唯心”观,一路“直进”,不涉他途,“观察”一切外境之生,但由“无始”世来二障“虚伪”之“过”,且观内心所现妄像,系以第八识中之“妄想习气”为“因”而起;如是则达“三有”之境与“思惟”之心皆空“无所有”,而达于心境二空,顿契“佛地”一切寂静“无生”无灭之境界,“到”达如来自证之“自觉圣趣”境界,得如来藏“自”性清净“心”,于是三惑二死永断,“自在”无碍,“到无开发”功用之“行”,便能“如随众”外“色”而现像之“摩尼”宝珠,此以(以此,视频用)“随”顺如性而“入”于“众生微细”难知“之心”行,“而以化身随”彼“心量”根机之大小深浅,开示无量度门,以“度”化之,令彼众生亦于菩萨“诸地渐次”进阶成熟,“相续建立”成就诸法。

“是故,大慧,自”心自性本具之“悉檀”法,乃为最上“善”之法,汝等“应当修学”。这句话重点在告诉你:明本心见本性它的重要性,这一句,这一段全部在告诉你。法来自内心深处,真理来自于心性,那么就是自性所流露出来的摩诃般若涅槃妙性,是每一个人具足存在的。所以,禅宗里面讲:休想从善知识这里得到你内心里面的自性,本自具足的涅槃妙性,要自悟要自度,就是要自己站起来的意思,所以休想从善知识这边得到自性、自悟本自具足的涅槃妙性,那是痴心、那是妄想,你得不到的。我讲的法,是师父的意境,不是你的。那么,你本身要能够也听佛的或者听祖师的,我自性自度自悟。所以说:迷时师度,悟时自度。这一句就一针见血了,迷的时候由师父来度,悟的时候怎么样?要自度,自度就是自性来度你自己。接下来,216页。

【诠论】问:“楞伽一经岂不是顿悟法门,不由次第的吗?为何此处佛所说,又有次第之修行?”

答:“法本无次第,由人之根器有利钝,故修有迟速顿渐。有的人修行很快,生生世世如果善根成熟了,那就很快,像这个舍利弗,对不对?人家一听到一个偈颂,人家七天就证阿罗汉果了,你看!这个速度有多快!我们来讲堂七年了,没有听说怎么样,都没有听说怎么样。如果说证阿罗汉果的请举手?没有一个人敢举手的。此处佛所说者,并非只是渐修,而是顿渐兼摄,其实顿与渐只是快与慢而已,而其中所发生的境界,一样都是要经历的,只是到达与经过每一境界所需的时间,及停留的久暂之差别,而有顿渐之分。例如在台湾搭火车,从台北到高雄,搭慢车与搭直达快车,速度上大不相同,所需之时间也不一样,但慢车所经过的每一站,快车都一样要经过,有一次,我这个姊夫,在这个隆田当警察,当警察以后,年轻人就接受了妈妈的提议,我跟我妈妈去,我妈就说:我们坐那个比较便宜的,慢车到台北。我说:好啊!那时候年轻,就开始坐了,真的。真的成本会计划得来,坐得久又便宜,到台北坐了九个钟头,怎么这么久?坐到实在是没办法,太久了。然后师妈就问说:这一站到哪里了?我说台中。坐这么久才到台中?我说:这样很好,又久又便宜。一下子,咻!就过去了。她问说:师父!那是什么车?我说那是观光号。她说:以后我们要坐那一班车。所以师妈观光号讲不清楚,她都说共共号,那个很好呢。坐那个共共号(观光号),那个比较快。我说:对啊,那个比较贵啊(师父笑)。从隆田早上一直坐到台北,以后师妈说:师父!我们再去坐慢车,你自己去坐就好,我没办法。九个钟头太久了,太久了。所以,这个慢车所经过的每一站,快车也一样要经过,只是它很快就经过,且不停留,所以很快就到达目的地。观光号的很多站都没有停,快车比喻顿根,慢车比喻渐根,同样的车站、路线比喻修行之三贤十圣、五十二阶位,顿渐都要经过。这个就是佛所说‘相续’成就之义.

诸位!法不能断灭的,断灭是外道,法一定要相续的,并非从信位,凭空就到八地,那样就不相续,不相续就变成外道的断灭(见)了,那就落到外道的窠臼,窠臼就是陷阱,窠臼的意思就是因为沿袭了旧制,也没有什么别出心裁,简单讲沿袭了旧制,并无别出心裁叫做窠臼。中去,那是佛所最要诫止的,所以佛在开示修行方法之前,先破斥邪见,免堕断灭,就是这道理。再举例言之,有些很特出的学生,他们可以跳级,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,或从一年级跳到五年级,叫做资优生,特别的资优生,乃至十岁左右就上大学,美国有一个十二岁,十二岁上大学的医学院,十二岁上医学院。甚至研究所,也有不少。这并不是说他们所跳过的级次,他们都不用修,或没修过,而是:那些他们都已经会了,所以才能跳级,如果不让他们跳级,不但浪费他们时间,他们没事做,因为都会了嘛,太简单了嘛!还会造成问题。相同的,顿根之人,由信位或三贤位,一悟而到地上的境界,地就是指初地到十地,并非那中间渐根人所断之惑,所证之真,他们都不必修了,而是:在他们那一悟之间,心开悟解,便顿断、顿证。

诸位!顿其实是由渐而来的,就是那个时节因缘,善根成熟,刚好具足而说顿。而不是说,诸位!没有天生的释迦,也没有自然的弥陀,这经典的注解就写得很清楚了,那个顿断顿悟,是刚好那个时节因缘。譬如说,在座诸位!我们今天根器都不一样,有的人来了一两次,他就恍然大悟,就说:哎呀!这个就是我要的,我找了十几年,这法,这个就是我要的!他顿断顿证,那么说这个根器很利,我们说这个人根器很利。但这个根器很利是怎么样?从近期来看,他已经修学佛道相当长的时间,从无量劫来讲,他生生世世都是善根深厚,善根深厚,菩提根也深厚。有的人他没有,他一根都没有,菩提根没有、善根没有,连吃菜的菜根也没有,唯有萝卜根,只剩一个菜头,什么根都没有,真的!菩提根也没有,善根也没有,菜根,叫他吃素他也不要,也没。所以这个什么根也没有,剩菜头,很可怜!

所以,只是修的所需时间长短不一样,其经历之境界,及到达以后的境界能力,也是一样的。譬如渐根人与顿根人到达八地所需的时间虽不同,然而到达以后,八地菩萨所具的能力,所已断的几分惑、所证的几分真,则都一样,并无差别。所以,有些虚妄之人,以为自己‘一悟而至佛地’,佛地就是如来地,那就问问他:佛地所须具备的能力——十力、十八不共法,有办法吗?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。佛地所须具备的能力,所断的惑、所证的真,他有没有?如果没有,那就是唬人的啰。如果他有,就许他是一悟到了佛地;因此不能说只有理,一般凡夫来讲,理通了,要到事相,像佛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大神通妙用,十八不共法、十力,那这个没有一个人有办法的。若没有,便是‘但有言说,都无实义’,这是必须知道的,所以这修学佛道不能够唬人。尤其是在这末法时期,没有真修实证,很容易就落入了这种虚妄言说而僭(僭jiàn〈形〉:①虚伪。僭而无征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八年》。覆为我僭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抑》。如:僭乱(虚妄淆乱);僭词(虚妄之辞)②过分。超越本分,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、器物:僭越。僭妄。僭伪(封建王朝称割据对立的王朝)。僭盗。不僭不滥,不敢怠遑。——《诗·商颂·殷武》。如:僭溢(过分);僭奢(过分奢侈)③差失,罪过;乱。不僭不贼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抑》。④表示自谦。如:僭先(越礼先。谦词);僭忝(谓越分愧居上位。用为谦词);僭易(冒昧、轻慢。谦词);僭谈(谦词。所说的超越本分))贤僭圣,僭就是越过。僭贤僭圣越过,这是非常危险的过咎。

这一句话讲得好,所以师父呢?感慨的说末法时期,这个时候,用台语那句话就最适合不过了,台语那句话:现在的时代敢死的拿去吃,至于我们,我们不敢,我们怕违背因果,我们还是要按部就班来。对不对?来!现在就是胡说乱讲,稍微有一点点心境,哇!到处吹嘘,把自己讲到古佛再来的,没有一个比他厉害的啦,一直吹嘘。他的徒弟推波助澜,他的学生也推波助澜,好像你一定要承认他是一个圣人一样的,这个就是。尤其是在这个末法的时期,没有真参实学,没有真修实证,很容易就落入这种虚妄言说,虚妄言说就是把它化作文字,文字写得很棒、很棒,好像佛的境界,而自己赞叹自己说,僭贤僭圣,我已经超过了一切贤了,我已经超过一切圣人了,这是非常危险的过咎。在他的心中看起来,全台湾省统统否定,要所有的人都认同他,肯定他,这个就是非常危险,这个就是这个人最大的问题。不承认,他就跟人家吵架。行者须知分辨。这个因为莫可奈何,这个就看你的福报了,就看你的福报。有福报的人不会掉进去这样的陷阱,没有福报的人他就掉进去这样的陷阱、这样可怕的窠臼里面。

总而言之,顿悟是有的,一路顿超是有的,一悟即至佛地也是有的,只是其所超过的那些阶次,其中所修的,所断的惑,所证的真,他在一念间便都具足了,这才叫真顿悟,否则便不是。复次,再简单地复述一次:顿与渐只是时间上的不同,其所必须经历的阶段、境界是完全一样的。所以,佛在此所开示的法,非顿非渐,可顿可渐,就看你是什么样根机的人:师父还是特别交代,我还是再三地劝大家,谦虚一点好,谦卑一点好,一定要柔软心,柔软的腰,柔软语,柔软身,也记得师父这一句话:学佛是要受用的,而不是在搞荣耀的。受用就说:我这一辈子听了师父的法,我决定柔软心。咦!这个是菩萨心,柔软心就是谦卑的心;柔软腰,对人非常有礼貌,对不对?肯低头的人,永远不会撞到矮墙嘛,是不是?肯低头,腰比较柔软的人,就比较少逆境,因为他这么谦虚,这么向人家低头。

柔软心、柔软腰,柔软语就是菩萨语,讲话不伤人,坚持佛的慈悲。这个人很恶劣,我们讲话也不要去伤害他,看看能不能有一个转机,这一天到晚来跟讲堂过意不去,是不是我们可以把他转化,变成讲堂的护法,对不对?这个人一开始来,对讲堂就这样凶巴巴的,或者是没有礼貌的,一天到晚跟我们捣蛋,我们就用嗔恨心对着干,那么就失去了度他的因缘,所以我们还是秉持柔软语,就是讲话还是要用佛菩萨的语来对待他,不要去伤害他,看看有没有能力去转变他,因为顺逆二境皆菩提嘛!因为你既然有佛的心,顺境逆境都是我们的菩提心性所显露出来的嘛,这才叫做大修行。如果你在顺境修行,你才得五十分,你的生命观,你的修行,你得五十分;那逆境你也可以修行,你这个修行人就是一百分。所以这个世间就是这样,再大的逆境我一样忍受,那么,你又得到五十分,这个就是圆满的修行人。圆满的修行人,经得起顺境的赞叹,也经得起逆境的挑战、挑衅,那么这个人生观就变成一百分,Perfect life很圆满的、非常圆满的。你说这个人一定要来赞叹我,我就跟他做朋友,那你只得五十分。这个人一天到晚跟我过不去,我一样包容他,你得一百分。我告诉你:考试考五十分,跟考试考一百分,给老师的印象就完全不一样。诸位!你今天你的嗔恨心重,认为别人对你好,就是我的朋友,不一定的。有时候对你越不好的人,反而是你越好的善知识。所以就看你是怎么样根器的人。

如果你是渐根人,你去做,做得慢,那就是渐;你若是顿根人,你去做,做得快,那就是顿,如是而已。因此在座诸位!师父在这里,老生常谈地劝大家一句话,把你这一辈子上半辈子不管你现在几岁了,所有的是非恩怨,记得赶快放到太平洋让它流走,放到东流,统统。或者家庭有不愉快,夫妻跟你的儿女有不愉快的,统统放到东流。因为我们常常讲:极乐世界是我们的故乡,要回极乐世界故乡的人,嗔恨心是去不了的,只有菩提心,只有大菩提心、大慈悲心,可以去到极乐世界的。那个大嗔恨心,你有没有听说过,大嗔恨心去极乐世界的?没有的。是不是?你现在有如是因,那么极乐世界就等着我们,所以师父以前讲过一句话,让大家很受用的:输了这个娑婆世界,但是你却赢了极乐世界。那么我就甘愿输了,我不会想赢的,对不对?我在这个娑婆世界,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路用,没有什么作用,对不对?看起来我是软弱的人,什么都吃亏,百般的无奈,没关系。你在娑婆世界输了,没有关系,你修忍辱、修慈悲、修菩提,你赢了极乐世界,那这样,这个世间,你要输还是要赢?我当然要输。所以退让包容绝对赢。谦卑的人,还是路走得比较长远的人,所以我们语言要修饰一下。因此,佛在此开示的妙法,实是顿渐必修的不二法门。不二法门。因此佛在这开示的妙法,实在是顿渐必修的不二法门。

因此,《楞伽经》听到现在,我们完成了第一套,在座诸位!你现在听《楞伽经》,只要你听得觉得法喜,这个都不是普通的根器的,这个都是再来人,不是再来轮回的人,所以有很多人,在赞叹说某某法师是再来人,我说这个要讲清楚,这个再来人涵义很深的,是再来示现的人,还是再来轮回的人要讲清楚,还是再来烦恼的人,对不对?要讲清楚,单单讲师父他是再来人,我也是再来人啊,你们哪一个不是再来人?你们当然也是再来人,再来轮回的人,当然是再来人,所以要讲得很清楚,是不是?但是这一句话,不能随便乱讲的,你知道他是再来人,我请问你:你的境界就是比他高,对不对?Is it so?对不对?你知道他是再来人,难道你的境界不比他高,你怎么知道他是再来人?这个不可以乱讲的,瞎掰的。佛法可不是这样,你知道他,为了赞叹某一个人,一直说他是再来人,我也是再来人,不然我是什么人?难道我不是人?对不对?这个法的东西,不可以一句去偏差或者是讲错,讲话还是要含蓄一点的。

在座诸位!如果说你今天来听《楞伽经》,你觉得你还非常法喜,你这宿世善根,你真的有菩提根,有善根,又有菜根,不简单呢?不简单。客家话,我们住在美浓的时候,客家话:不简单!这个人你很不简单,我去客家庄,学了几句客家话:不简单!就是不简单的意思。

好了,那么我们第一套完成了,这个不能再讲下去了,明天我们再上一天的课,明天再上就是第二套的开始,我们《楞伽经》总共预计大概六套,六套,那么六套,我们现在第一套,第一套特别长,那么接下来第二套呢?也是大概两百页左右,两百页左右,第一套就比较长一点,听了也很过瘾,也很受用。那么就是师父讲了这个课程,也适合老参的,但是如果说初听佛法的人,来听一听,听一听也会受用的,也会受用的。那么我们明天,今天就上到四点,现在四点零二分,等一下我们回向完,今天就让大家早一点回去,早一点休息,那明天继续上课,明天一定要来。

请合掌!愿以此功德,消灾在座诸位法师、诸位护法居士大德,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,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一齐念: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;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!好!下课!

注:(楞伽经(一)完,明天将进入楞伽经(二)的学习。)

人身难得今已得,佛法难闻今已闻。让佛法住世,普利有情,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。希望大家发心,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。将手中法宝,一化为十,十化为百,让千千万万众生,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。——高雄文殊讲堂

慧律法师楞伽经讲座01-30目录(未完)

楞伽经30 : 有的病医生看不好的那个是属于业障病,可以持咒灭业障

楞伽经31:任何的佛法都必须在三昧当中完成,没有禅定的人就等同没有真正的修行

楞伽经32:要契入第一义谛大空的人一定要了悟:大悟见性与外境无关

楞伽经33 :学佛的人不必去战胜邪恶,你只要自我降伏就赢得生命的一切

楞伽经34 :很多修行修到一半有无力感,他拼不过那个习气,贪念、嫉妒心

楞伽经35:我不反对念佛、诵经,但你一定要了解真如之相才能够用功

楞伽经36:你很容易受境界的影响,就表示临命终没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

楞伽经37:阿赖耶识的来源:就是真如受无明熏习以后变成了现识(阿赖耶识)

楞伽经38:为佛圣弟子,天大的事都要忍下来,这是非常重要的功夫

楞伽经39:这正见与邪见之差凡夫是没办法判别的,就看你的福德因缘善根够不够

楞伽经40:以解做证是修行最可怕的错误的观念,该有的早晚课、事相上的磨练缺一不可

楞伽经41:十方诸佛所体悟到的真如本体佛佛道同,不会有争吵的现象

楞伽经42:学佛学了很久,可是一碰到境界佛法用不出来,那就等于没有

楞伽经43:如果你的年龄层超过四十岁,你就必须要过无相的生活

楞伽经44:学佛不够深的人很难得有一颗喜悦的心,喜悦是生命的本质

楞伽经45:看到一件东西、听到一句话就起贪嗔痴就是不能离相,你的修行还很肤浅

楞伽经46:出家是本性的事情,所有的法都是为了自己的法身慧命,跟佛没有关系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(点击标题观看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(全)

慧律法师《圆觉经》讲座 目录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